千里調水如何防控“突發水污染”?
2014-06-11 11:36:00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即將通水進京。中線總干渠1100多公里的渠道都是明渠,江水將在旅途中跨越眾多河渠、公路、鐵路和村鎮。通水中一旦發生突發性污染事件,如何確保群眾用水安全?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環保司副司長范治暉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自2006年國家批復《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以來,國家在丹江口庫周各縣及上游省轄市大力推進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開展重點企業污染點源治理。截至今年,庫區43個縣的污水處理廠已全部建成。據監測,幾年來,丹江口水庫的水質一直保持在二類水標準。
除在水源地保水質外,工程全線采用立交式輸水,不與沿線其他地表河流發生水體交換,輸水水質不會受地表水水質影響。
作為首都,北京更是把“水安全”作為重中之重。北京段工程全長80公里,幾乎全為地下管涵。記者曾親身體驗其穿越城區的大型地下輸水建筑物西四環暗涵,喧鬧的街道旁,直徑4米的輸水涵洞深入地下近20米深,與外界污染物隔離。
為確保水質安全,北京還專門設立“三道防線”,通過關閉閘門等方式,拒絕“問題水”入京、入城、入廠。同時,采用實驗室監測、自動檢測、應急移動監測等方式對干線北京段及市內配套工程的34個監測斷面進行全天候監測,加強水污染預警。
在北拒馬河節制閘、大寧調壓池等來水關鍵地段,水環境監測中心工程師袁博宇和其他監測人員會定期前來,抽取水樣對水質進行嚴格檢測。袁博宇告訴記者,北京將在江水進京處增建一座大型水質自動監測站。“建成后,不僅可監測一些常規項目,重金屬、有毒有害類物質的參數指標也都將被納入。”
此外,在水質監測中,還將增加生物預警措施,例如利用對水質變化敏感的魚類、對毒物敏感度高的發光細菌等判斷水質狀況,并計劃采用衛星遙感方法,判斷江水是否產生水華,以及水源地蓄水量、植被和水生態環境有無變化等。
范治暉表示,盡管國家及沿線各地都做了萬全準備,但萬一在輸水過程中發生了突發性水污染事件,例如出現交通事故等可能危害水質安全的風險源,沿線每段都有退水設施,通過關閉閘門方式可及時截斷污染水,將危害減少到最小,不會對飲水安全造成影響。
據悉,目前國家正在制定《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水污染事件應急預案》,加強建立污染物預警預測機制,并研究應急處置,以確保在應急處置中統籌沿線各地各部門力量,保障輸水水質安全。
來源:三污防治網
相關閱讀
- 南陽一遇罐車事故 33噸化工液體泄漏致村民井水污染2014.06.11